淘宝天猫年货节跨店满减变成“官方立减”,京东年货节每满300减40元

摘要: 2023年淘宝年货节满减活动没有了,“跨店满减”就是不同的店铺之间可以一起凑单,至于为什么变成官方立减玩法,相信活动举办者有更多的理解,到底是官方立减划算还是跨店满减,这次年货节我们购买的时候比较一下便知道了。
天猫超市优惠攻略隐藏神券、实时爆款、天天更新!87¥ CZ3457 6mkCWWC82K2¥ 打开手淘。

  12月2日,今天是西方国家的“圣诞节”,在这祝愿小伙伴们圣诞节快乐!本文我来聊一聊阿里年货节一个重大的变化,这就是跨店满减玩法取消,取而代之的是“官方立减”的福利,常见的比例为10%或8%。

淘宝天猫年货节跨店满减变成“官方立减”,京东年货节每满300减40元
  淘宝天猫年货节招商文字截图

  “跨店满减”就是不同的店铺之间可以一起凑单,至于为什么变成官方立减玩法,相信活动举办者有更多的理解,到底是官方立减划算还是跨店满减,这次年货节我们购买的时候比较一下便知道了。

  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,今年淘宝、天猫的年货节(12月29日至1月4日),促销不再发放购物券或跨店满减,而是变成官方直降立减5%-15%。消费者无需凑单也能享受让利,商家可拿单品报名参与活动,而非强制全店参与。

  举个例子,一款护肤水乳,年货节期间的价格为100元,前30分钟大促优惠价90元,再加上官方立减直降10%,消费者的到手价就为81元(90-90*10%=81)。

  在淘宝的所有商品类目中,电子元器件、金属材料及制品等商家让利比例最低,为5%;宠物食品及用品、玩具/童车/益智/积木/模型、模玩/动漫/周边/三坑/桌游等类目让利比例最高,为15%。

  其他类目,如男女装、男女鞋、彩妆/香水/美妆工具、美容护肤/美体/精油、床上用品、生活电器、婴童用品、箱包皮具等,让利比例均为10%

  2023年货节,电商平台的玩法可以分为两派。一派以淘宝、天猫为代表,开始尝试取消跨店满减,试图将优惠促销玩法变得更直接、更简单——无需凑单,商品直降,方便消费者;另一派以京东、抖音为代表,试图在跨店满减的门槛、额度、活动时长上玩出更多新花样,吸引用户、让利顾客。

2023天猫年货节时间 官方立减玩法 年货节超级红包领取入口

  比如京东,将活动时间拉长至34天,从12月26日到2023年1月28日,并开启双档位满减(每满300元减40元和每满1000元减60元);抖音好物年货节从12月28日开始,1月7日结束,进一步拉低满减门槛至每满150元减20元;快手年货节开始得最早,12月24日至1月2日为正式活动期。

  令人好奇的是,经历过十余年大促的淘宝,为何在本次年货节取消跨店满减?这是对商家呼吁的回应,还是对过往的反思与矫正方式?跨店满减的初心,如何跟现状保持一致?放眼电商行业,2023年京东、抖音是否会跟进取消跨店满减?跨店满减能否彻底走向终结?

  从简单到复杂,再回归简单

  突然解绑,让一部分消费者拍手叫好。

  一项面对2000名淘宝消费者的调研显示,近40%认为年货节取消跨店满减“太好了,再也不用想着凑单了”,38%认为“无所谓,电商平台的套路太深了”,还有约22%的消费者表示,“不太好,肯定没有凑单时来得划算”。

  淘宝官方在年货节商家沟通会上称,此次推出“官方立减”的玩法,主要考量是优化消费者体验。“为了进一步简化消费者体验,提升购买UV。”商家无需全店参与跨店满减,只需拿活动商品报名参加,参与大促的最小单元从“店铺”变为“单品”,商家的负担大大减轻。

  在淘宝年货节商家沟通会上,相关负责人表示,取消跨店满减仅针对本次年货节,未来大促是否延续还不确定

  回顾过去,电商大促节诞生十余年来,玩法从简单到复杂,再到回到简单,无论是平台还是消费者似乎都在试图找回“初心”——2009年,首届双11期间,只有“全场5折,全国包邮”。

  2022年,618年中大促、双11等电商传统大促节走到了第14年,一个明显的趋势是,市场培养出的近10亿线上消费者,更青睐于简单粗暴的降价方式,不愿再计算繁琐的数学题了。

  电商平台也明显感知到了这一点,并试图做出改变。

  大促“预热期缩短、开售期拉长”,就是一种对过往的“矫正”。今年淘宝天猫年货节,3天预热(从12月27日开始预热),7天售卖期(12月29日20:00正式开售,至2023年1月4日结束)。

  没有跨店满减,成为这场天猫年货节的另一个重要改变。要知道,自2017年以来,满减凑单一直和电商大促营销节点高度绑定,初衷是既让商家提高客单价,也为消费者提供另一种优惠方式,鼓励跨品类消费。

  天猫年货节官方立减商家报名页面

  但跨店满减叠加各类优惠同时生效,复杂、繁琐、冗长的购物过程让消费者日渐麻木。拿双11来说,预售会场的玩法太多,有定金膨胀,还有尾款立减、前N分钟立减、各类社交裂变抢红包等玩法,冗长的优惠流程逐渐成为干扰用户下单的因素,而非发挥促单的作用。

  京东零售用户研究部门发布数据,2022年618期间,约1/4的用户不满意电商行业的优惠规则。消费者的不满,最后演变成为朋友圈“不买立省100%”的口号,数十万人加入了豆瓣“不要买!消费主义逆行者”小组。

2023天猫年货节时间 官方立减玩法 年货节超级红包领取入口

  另一种用户观点是,淘宝、天猫上的10亿消费者中,一二线城市用户已经疲于计算复杂的商品优惠,而来自三四线城市,乃至于农村地区的消费者,不会算优惠方式,也算不明白。

  那时,有商家忍不住在社交平台上抱怨,“活动开始前,要付费投流量、做好商品收藏、转化率、五星好评,等着活动正式开始,再次付费冲刺,跨店满减让店铺销售额蹭蹭往上涨,但紧跟着就是为了凑满减而要求退单退款的。一顿操作猛如虎,一看收益二百五。”

  取消“跨店满减”既改善了用户体验,也顺应了行业发展的需要。尤其是,如今电商玩家类型增多,流量多元分散,大促渐渐失去魔力,如何让消费者方便购物,让卖家把心力花在产品和品牌等方面,应该是平台主要考虑的。

  平台打对手戏,跨店满减有原罪吗?

  2023年年货节,电商平台们似乎在核心玩法上唱起了“对台戏”。

  在跨店满减规则上,淘宝天猫取消跨店满减,抖音电商加大满减力度,从每满200-30降至每满150-20;

  在活动时长上,淘宝天猫压缩活动整体时长(3天预热+7天开售),京东年货节拉长至34天超长活动期,涵盖腊八、春节、小年多个传统节日;

  在活动节奏上,淘宝天猫尽量岔开双12、双旦礼遇季、年货节、年货买不停等多个营销节日,年货节最终定档12月29日正式开售,快手电商12月24日就开始抢跑,在用户端的宣传预热甚至提前至了12月19日。

  面对不同电商平台给出的不同优惠活动、节奏,商家筹备年货节的复杂程度有一定的变化,但大多数商家认为影响并不大。

  以跨店满减为例,淘宝年货节立减10%,实际上可以理解为过往大促中的“每满300减30”,“按照货盘的商品低价来设置优惠价格就行。不同的优惠玩法其实对专业电商运营来说没什么,每年各大平台年货节都有些许不同”,商家反馈称。

  对于淘宝来说,取消年货节跨店满减是一种改善消费者体验的尝试。

  过往大促营销规划里,不同业务部门为了完成各自的销售目标和活跃用户指标,才会把让利10%,拆解为品类优惠券、互动红包、定金膨胀、尾款立减等,留给用户的印象是“乱”和“复杂”。这一次的年货节,只是把让利10%,换成更为直接的折扣,无需层层叠加,可以直接下单购买,享受优惠。

  要知道,作为一种优惠方式,“跨店满减”并不带有原罪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它都是一种鼓励消费者跨品类、品牌、店铺消费的有效方式,让不同店铺、品牌、品类、商品之间形成关联消费。

  具体来说,跨店满减在帮助商家增加曝光率、提高客单价和订单量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这也是京东、抖音电商等电商平台继续沿用这一优惠方式的重要原因。

  比如,设置满减活动,能够提升店铺的排名优先级,获得更多的曝光量;如果店铺的满减活动多力度大,顾客的兴趣就更高,进店转化率自然也高;满减活动还可刺激用户购买更多商品,从而提高客单价和下单的商品数量。

  这种逻辑在线下渠道同样适用。比如在集合店和商超,一个货架/柜台上往往会摆放不同的商品和品牌组合,一家商场内则常有不同品牌、店铺存在,再通过商场和店铺会员体系、大型活动将其串联起来。某种程度上,这也是一种“跨店促销”,实质上起到了拉动消费的积极意义。

  回顾过去,2009年的双11只有“全场5折、全国包邮”,从2013年开始,淘宝、天猫优惠折扣变得复杂化,出现红包、优惠券等组合方式。2015年起,“五折”的口号消失了,优惠组合日益复杂,2017年达到顶峰,购物津贴、火炬红包、定金膨胀、跨店满减、叠加优惠、活动红包……

  其中,跨店满减的力度在2022年达到了巅峰。从今年618开始,淘宝、天猫的跨店满减力度从200-30,提升到了300-50。可以参考的数据是,2021年天猫双11的GMV达到5403亿元(2022年的交易规模与2021年持平),是2009年5000万元的一千多倍,其中跨店满减、优惠券等优惠方式起到了很大的拉动作用。